作者:周學澤(為大眾日報高級記者、首席評論員)
媒體融合轉型成為時代命題。新聞采編方式和展現形式由單一走向豐富,但也有的走入了“形式大于內容、現象重于本質”的誤區。
誤區一:重視頻而輕文字
視頻的畫面感比單純的文字更吸引人,不但形象生動,而且“即時即地”感十足,一段視頻有時勝過千言萬語。客戶端、微信公號等新媒體都不約而同地重視并大力發展視頻新聞。但是,在重視新聞視頻發展的同時,一些新媒體越來越輕視文字的作用,這種傾向需要引起重視。
在新聞工作中,文字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表達方式,比圖像更重要。最能展現人的思維邏輯和思想深度的,是文字而非圖像。文字信息傳遞可以不依賴圖像獨立存在。而以圖像為載體的視頻新聞,卻離不開文字。
電視新聞也是以文字為宗的。大學畢業后,筆者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電視新聞。當時剛到電視臺,前輩就告誡我:千萬不要輕視文字,電視新聞,別看用鏡頭拍攝,其實文字稿是第一位的。在后來的新聞實踐中,我對這句話體會愈來愈深。電視新聞,都是先有文字稿,然后再根據文字稿剪輯圖像,文字決定新聞畫面的邏輯順序,同時也是新聞事件和現象展開的依據。有時候,一個新聞場景可以用圖像展示,但關鍵時刻往往需用文字來說明。如果重視視頻而輕視了文字,那新媒體其實相當于偏重了電視的圖像功能,而忽視了報紙的文字功能,不能發揮新媒體的綜合優勢。
誤區二:文字只有“網言網語”,才算是“融合”
在新媒體發展的過程中,對于使用什么語言風格,也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融媒體只有用“網言網語”才算是“融合”,不用“網言網語”就不是“融合”,至少“不夠融合”。不得不說,這也是當下融媒體文字表達中的一個誤區。
“三孩”政策出臺后,我連夜采寫《“三孩生育政策”,將帶來怎樣的影響?》一文,第二天在大眾日報客戶端發表,社會反響很好。但有人認為,通過專家介紹政策帶來的影響,缺少互聯網特點,如網言網語、易于傳播、話題設置互動等。這種評價,我認為就走入了新聞表達的“融合”誤區。嬉笑怒罵皆為文章,文章該輕松時輕松,該嚴肅時嚴肅,該嚴肅時不嚴肅,則為新聞工作的大忌。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相比,表達形式確實更豐富,但網言網語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神器”,它也只是表達形式之一。況且,形式是內容的外在,決定“融不融”的關鍵,主要是看新聞內容能否獲得及時傳播,而不能只追求形式的花哨。
融媒體時代的新聞表達,也需要“量體裁衣”
當前,我們進入了融媒體時代,新聞形式可以追求多樣化,包括網言網語,但決定新聞報道成功與否的,是能否體現新聞的本質要求,及時傳播好新聞內容,新聞形式則是其次的。
在新聞報道中,新聞形式不是第一位的,及時準確地把新聞事實和現象傳遞出來比什么都重要。正因為如此,在新聞發展史上,誰也不敢忽視“一句話新聞”。“一句話新聞”樸實無華,但短小精悍,一些具有震撼力的新聞常常先以“一句話新聞”的形式出現。即使今天新聞報道方式花樣百出,但因為“一句話新聞”強烈體現了新聞的本質要求,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形式和內容是新聞報道完整而不可分割的兩面。新聞形式,如果能有條件做得更加吸引人,沒必要一定是一副“樸素相”。事實上,對于重要的新聞報道,我們也常常是文字、照片、視頻等手段綜合運用,“一個都不缺”。
當然,融媒體時代的新聞表達仍然需要“量體裁衣”。像國家大事的報道,可能更適合用莊重的風格去敘述;有些社會新聞,如果比較好玩有趣,我們可以用輕松的“網言網語”去描述和闡解。
需要強調的是,媒體融合轉型,新聞的本質要求必須始終放在第一位。只要能保證時效和質量,采取了適合新聞客觀實際的報道形式,而且能在客戶端、微信等新媒體第一時間發聲,就是最好的“融”。
海峽廣播電視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軟件大道89號福州軟件園A區28號樓五層
Copyright ? 1999-2024All Rights Reserved閩ICP備120232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