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CSM媒介研究中標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首次公開招標項目,將從2016年1月起連續3年提供收聽率調查服務。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將成為國內第一家使用多終端廣播收聽率數據的媒體。
CSM正是憑借"多終端收聽率調查系統"贏得此次招標的。11月2日,CSM舉行媒體溝通會,CSM總經理徐立軍、副總經理鄭維東參加了此次會議。
CSM的多終端廣播收聽率測量系統是基于智能手機APP的虛擬測量技術(VirtualMeter),使用統一設備和測量方法對聽眾在不同場合使用不同收聽設備的全部收聽行為進行完整測量。
徐立軍:多終端收聽率更全面反映廣播市場價值
徐立軍指出,在國內的收聽率調查中,這是第一次采用搭載在手機上的虛擬測量儀開展多終端調查。基于虛擬測量儀的收聽率調查更適合當前廣播移動化、泛收聽的發展趨勢和受眾個性化收聽的特點,可以實現隨時隨地采集收聽行為數據,更全面地反映廣播媒體的市場價值。
"收視收聽率數據具有兩個基本功能,第一是支持廣告銷售交易,第二是支持節目的診斷和評估,這兩者相互關聯",徐立軍表示,"做節目出身的人更關心收聽率反映出的聽眾行為及其對節目優化調整的幫助。與日記卡測量數據相比,這次中央人民廣播電視臺采用的多終端收聽率,準確度和精度更高,數據提供更及時,在具體應用中將有助于提高節目診斷和評估的效用"。
鄭維東:聲音識別是國際流行的技術應用趨勢
"聲音識別是國際流行的趨勢",鄭維東說,"國際上做檢索和匹配,無非就是音頻匹配和圖像匹配。比如,采集面部信息特征,將其進行匹配,就是’刷臉’。音頻也是一個道理。通俗講,要么刷音頻,要么刷圖像"。
相對而言,音頻匹配比圖像匹配簡單。因為圖像的要素特征太多,比如人的正臉、側臉完全不同,而聲音沒有這么復雜。
此次CSM推出的多終端廣播收聽率測量方法的核心技術,虛擬測量技術,在韓國、歐洲等地也應用于電視的測量。在中國,由CSM引入并開發,將其應用于廣播頻率的測量。
由"日記卡"測量到基于虛擬測量儀的被動測量
過往,國內的廣播收聽測量方法以"日記卡"為主,由樣本戶記錄自己的收聽頻率,最小的測量時間單位是15分鐘,每周提供一次數據,優點是成本相對較低。
此次由CSM推出的多終端測量系統所使用的虛擬測量技術是一種被動測量方式。這種方式的原理是,在手機上安裝一個APP軟件,用于自動接收音頻信息,把接收到的音頻實時轉化為數字音頻碼,將其傳送到后臺,與廣播節目的音頻資源庫做匹配,由此準確識別出用戶收聽的頻率和節目。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用音頻碼匹配的方式客觀反映樣本戶的收聽行為,不改變其收聽習慣,也不會因為樣本戶個體的記錄不精確而影響測量數據的精確性。
用戶隱私怎么辦?
這種測量方法的技術特點是會實時生成收聽記錄。無論是用戶通過自己的手機收聽,還是在公交、私家車等移動狀態下的收聽信號均會被記錄下來,并與電臺的直播頻率進行匹配。那么,用戶的個人隱私如何保障呢?
中廣互聯了解到,該技術會將用戶收聽的音頻信號進行實時的"單向度"數據轉換,傳輸和匹配采用的數字音頻特征碼不能還原為原始的聲音信號,由此來確保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
此外,據介紹,該方法采用了一種專利算法過濾冗余信息,用戶收聽記錄的準確率能達到95%以上。
海峽廣播電視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軟件大道89號福州軟件園A區28號樓五層
Copyright ? 1999-2024All Rights Reserved閩ICP備12023208號